内容使流量变成“留量”
“流量为王”的时代似乎已经落幕,更具价值的“留量”登上舞台。
本质上来看,企业追求流量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变现,那么哪种商业模式变现效率更高,更能发挥出流量的价值,企业就会选择哪种。在流量见顶的当下,获取新客成本逐渐提高,那么性价比更高,更具有长期价值的“私域流量”走进了企业视野。
抖音在今年新加入了“逛街”的一级入口,这一功能能够让用户更方便的看到已订阅商家的动态,商家也因此有了在用户面前曝光的自由。
除此之外抖音也上线了“电商会员”功能,会员制作为私域流量的“鼻祖”,是商家增加用户粘性的经典手段。
无论是帮助用户和商家做朋友的“逛街”,还是增加用户粘性和复购率的“电商会员”,本质上来看这些都是为了让用户留下来的手段。
因为在公域流量为主导的模式下,谁能够获得更多在用户面前曝光的机会是平台说了算,流量是由“平台”来运作的;
但在私域流量模式中,用户有选择关注哪些商家的权利,商家有了主动在用户面前曝光的机会,流量不再只是由平台运作,商家也参与其中。
相较于流量只由平台一手掌控管理时的“粗放”,因为有共同利益的驱动,商家也在思考怎样才能使流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用户身上,内容的定制从“千人一面”变为了“千人千面”,私域流量是更“细化”的耕作方式。
跨境收款跨境收款跨境收款如今用户流量已经从增量阶段发展到了存量阶段,这一阶段比拼的是流量留存率和流量价值消化能力,广撒网的粗耕策略已经成为过去式,互联网流量进入细耕慢耘时代,新时代的平台要做的就是赋能于企业和商家,并在其中扮演必不可缺的身份,平台和商家双方绑定的越深,平台本身作为基建平台的价值就越大。
流量从公域流向私域看似是从平台的手中流向了商家,其实流量在的地方没有改变,依然在平台之中,并且流量从公域到私域的迁徙,并不代表商家就有了把流量带走的能力,因为商家和流量(用户)都是附着与平台上的,缺少了平台这个“基建”的支持,商家和用户缺少会面的场景。
所以私域流量不是把流量变成某一个人的,而是把流量分类到用户专属的私域,再由商家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挖掘价值,而挖掘用户价值的前提,是要为用户提供价值,用户认可了你的价值才会为你创造价值,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卖货并不是主业,内容才是。
抖音为用户提供的价值是内容,而不是商品,归根结底电商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只是一种变现手段,谨防“电商>内容”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