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顾四婶:无爱无子,丈夫昏聩,妾室得宠,她怎样翻盘的?

海外充值

《知否》电视剧版里,顾家的四婶和五婶,堪称一对奇葩亲戚:从明兰嫁进顾家的第一天起,这两位就仗着自己的长辈身份,组团给明兰添堵,对侄媳妇的生活指手画脚、吆吆喝喝。

其实在原著里,经常出头挑刺的是五婶,四婶却低调得多,基本不惹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戏份并不很多的配角,原著里四婶的身上却很有看点:

她婚姻并不如意,生活也并不顺心,存在感也不高;可是,后来她却凭着自己的生存智慧,扳回了局面,稳住了地位,成了笑到最后的人。

这个貌不惊人的女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怎样翻盘的呢?

01有着正室娘子的名分,却没有恩爱夫妻的情分

顾家长辈共有三位女眷:小秦氏,四婶,五婶;

其中,五婶自认为“腰杆最硬”,因为只有五婶是原配大娘子,且生了两个儿子;

其次是小秦氏,她并非原配,乃是继室;不过好在她生了个儿子顾廷炜,所以在五婶眼里能排到第二;

而四婶则是妯娌眼里“最无用的”那个:不仅不是原配,而且还没有生儿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顾廷荧。——在当时那个年月,对于已婚女人来说,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顾家四婶的处境之难,还远不止这两点;

毕竟,“继室”虽然名声不够好听,但毕竟也是正室大娘子,只要夫妻感情好,也影响不了太多;想想女主角明兰,不也是顾廷烨的继室么?

可惜,顾四叔对四婶的感情非常一般,整部书看下来,几乎没有两口子之间的互动;

顾四叔最宠爱的,是妾室刘姨娘。两人不仅生有庶子顾廷炳,而且四房的财权也掌握在刘姨娘与顾廷炳母子手里。

换言之,四婶明明是大娘子,却既没有宠爱,也没有儿子,更没有管家大权;

而妾室刘姨娘,却在四房风风光光了二三十年,“满府的人对她都客客气气的”,连四婶都“吃过她的苦头”。

日子过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够让人郁闷了;而顾四叔的为人,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顾四叔此人,贪财好色,荒唐无度,脸皮又厚,自身又没有什么真本事;

跟着这样只顾自己快活、根本没有替妻子考虑过半分的男人,四婶将来的日子几乎是可预见的尴尬。

02越是糟心的生活,越需要保持理智与清醒

现实的生活之所以“现实”,就在于你即使再委屈再可怜,也没有一个“重启”键能让你瞬间逃离一地鸡毛蒜皮、脱胎换骨从头再来;

生活就在眼前,无论顺心糟心,都得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天一天过下去。

四婶的可贵之处在于,日子虽然糟心,但她脑子却很清醒,并且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首先,她懂得自保。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处境不佳、敌强我弱的时候,保住自己、安稳地活下去,便是最基本的要务。

于是,无论是在四房内部,还是在整个顾氏大家庭范围内,四婶都采取不树敌、不惹事的原则,以温和圆融的态度示人。

刘姨娘威风八面,那就且让她威风着,四婶并不与她正面冲突;毕竟,这些日常小事,即使胜利也没多大意义,不能真正扭转局面。大房的新媳妇明兰新婚第一天,被小秦氏女儿顾廷灿、五婶等人以“孝道”的名义狠狠挤兑;

四婶则两头不得罪,先顺着小秦氏的意思斯斯文文地念叨两句“不论烨哥儿在外头多风光,不孝顺母亲都是不对的”;扭头又帮着明兰打圆场:“回头咱们也摆一桌酒吃,都是一家人,没什么话是说不开的”。

分家之际,顾四叔与刘姨娘为了从大房手里多分一点财产,涎皮赖脸、撒泼打滚,几乎与小秦氏为首的大房撕破脸;

而四婶知道这么闹并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全程静默,只在最后诚恳地说了几句“如今我们确实有些艰难,请大嫂子多帮衬一点”;既不得罪小秦氏,也不在四房之内落下“不出力,吃里扒外”的话柄。

第二,四婶有自己的价值排序。

“事事都想好,啥啥都想要”,这样十全十美的事只属于少数幸运儿;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尽管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才是生活的常态。

作为那个时代的已婚女人,如果能够夫妻恩爱、儿女绕膝、财务大权在手,固然是人生赢家,但是这种理想状态并非人人都能达到。

就像四婶,面对靠不住的丈夫、风头强劲的妾室、贪婪霸道的庶子,

她很清醒地放弃了“夫妻情义”这一项,转而将女儿顾廷荧的前程,以及自己后半生的舒适生活,放在了价值排序的前两位。

当时的形势,想要实现这两件事,就不能不借助外力;而想要借助外力,最得力的人就只有权势正盛的侄子顾廷烨。

只是,不靠谱的顾四叔厚颜无耻,不仅早就得罪了顾廷烨,而且到如今依然仗着长辈的身份,与顾廷烨别苗头、给人家添堵。

理论上,四婶应该本着“夫妻一体”的原则,转头去欺负明兰;但她并没有。

她根据自己的价值排序,在“顺从丈夫”与“筹谋未来”之间,清醒地选择了后者。

新皇追查“逆王”旧案,官府以“疑似附逆”的名头将四叔、顾廷炳等顾家男丁抓走,四婶并没有像其他女眷那样哭天喊地、拉着顾廷烨死缠烂打逼迫其帮忙,而是出奇地冷静,静观其变;

她并非不在意顾四叔的死活,只是,为了给那么不靠谱的丈夫与庶子求情而得罪的顾廷烨,到底值不值得,她必须慎重考虑。

明兰在新建成的澄园大宴宾客,庶子顾廷炳的媳妇炳二太太满心嫉妒,厚着脸皮,故意当众半真半假地讨便宜,一会儿说“不如咱们全都搬过来住”,一会儿又要求“将来定要提携提携我们”。

四婶平时温和圆融,此刻却严肃地斥责她“你今日到底是来吃酒还是来讨债?还有完没完?”

她这一举动,固然是给明兰解围,但更是在向明兰示好,间接向顾廷烨示好。

她要让明兰与顾廷烨两口子看到,整个四房并非铁板一块,并非没有“识时务”的人。

聪明人之间的默契,往往在瞬息之间就能达成。

剩下的,就等机会了。

03成熟的人,懂得挖掘自身价值点,寻求互利共赢

四婶的第三个生活智慧,就是“联合盟友,该出手时就出手”。

隐忍与防守,终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想要扳回局面、获得胜利,就少不了精准的眼光,当机立断的胆识。

在经历了“疑似附逆”案、分家等风波之后,四叔无事被放回,庶子顾廷炳被流放西北。

这期间,四婶也与两个人结成了心照不宣、互利共赢的盟友关系:

一个,是侄子顾廷烨。

一个,是顾四叔已故原配夫人留下的、并不得宠的嫡子顾廷煊。

对于顾廷烨来说,他想要的是“狠狠收拾顾廷炳”,因为此人当年曾为了骗取钱财而勾搭顾廷烨的原配余嫣红。这顶青草色的帽子,铸成了顾廷烨对顾廷炳无法消弭的恨。

对于顾廷煊来说,他想要的是夺回曾经被庶弟顾廷炳与刘姨娘操控的财务大权,制止刘姨娘母子惹是生非,好好过日子。

而此时,四婶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作为顾廷炳的嫡母,四婶虽然往日并不威风,但只要没有顾四叔干涉,她就是四房最有话语权的长辈;

诸如收拾刘姨娘,整治顾廷炳,打压炳二太太这些事,顾廷烨顾廷煊身为同辈兄弟,都不好光明正大地出手;而由四婶来做,只要顾四叔不干涉,就都是名正言顺的。

悄无声息之间,一个巧妙至极、却又只可意会的局已经做成:

一方面,在顾廷烨的故意纵容之下,远在西北流放的顾廷炳活得过分安逸自在,犯了狂妄霸道的老毛病,竟然闹出人命;

另一方面,一大把年纪的顾四叔沉迷于新纳的扬州瘦马,荒唐无度,掏空了身体。

结果,当顾廷炳惹祸的消息传来,顾四叔承受不住,登时中风在床。虽然性命无碍,却说不出话,也动弹不得。

没有了顾四叔的偏宠,刘姨娘、炳二太太再怎样哭闹,也没人愿意为顾廷炳拼命求情;顾廷烨只需稍微授意一下,顾廷炳就“至少三十年,都别想从西北回来”了。

顾廷烨算是报了仇,顾廷煊也基本等于长期握住了四房的财务大权。

当然,四婶也终于扬眉吐气,以正室大娘子的姿态狠狠拿捏住了刘姨娘,将这个风光了半辈子的老姨娘“使唤得灰头土脸”;

更重要的是,顾廷烨以宁远侯的身份出面,给四婶的女儿顾廷荧寻了一门极好的亲事,完美解决了四婶最挂心的大事。

往后,顾四叔瘫倒在床,一切都要任人“照顾”;至于照顾得好不好,全凭妻子心情;

而四婶有了得力的女儿女婿,并继续与顾廷煊夫妇互利共赢、联手打压刘姨娘一脉,再有隔房的顾廷烨作为实力雄厚的背景;

这日子,着实比以往忍气吞声的时候好过多了!

04结语与启示

四婶这个角色,并不是多么的惊才绝艳,更不是绝顶聪明,否则也不至于被丈夫冷淡了几十年,被妾室刘姨娘欺压了半辈子;

但是,四婶也绝非寻常之辈。

面对糟心的婚姻生活,四婶当然也会委屈,也会痛苦,但她并没有放任自己陷落在情绪低谷里自怨自艾,也没有只图一时的痛快而大吵大闹发泄不满;

成年人的世界,只停留在情绪的层面是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想要翻盘,还是得冷静下来动动脑子,拿出实际行动。

四婶最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低调隐忍,更在于她敢于抉择,懂得取舍。

在看透了眼前现实、捋清了心中价值排序之后,四婶果断舍弃了对丈夫回心转意的幻想,舍弃了有名无实的夫妻情分,将下半辈子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女儿的婚姻前程与自己的生活质量上;

向侄媳妇明兰示好,与顾廷烨顾廷煊结盟,一步一步结网,然后抓住机会一举扭转局面。

也许有人说,四婶是不是太狠心了?好歹也是那么多年的夫妻,就忍心看着四叔从今以后瘫痪在床?

这事儿建议这么看:所谓夫妻恩爱,前提是双向奔赴,两好凑一好;

如果其中一方常年无情无义、心猿意马,那么又何必要求另一方继续心如磐石、情深似海呢?

《知否》原著里,盛老太太曾叮嘱出嫁孙女华兰:

如果姑爷有良心又心疼你,你就一门心思为他着想,什么也别吝啬;如果姑爷是个没心肝的,你就收拢银钱,多顾着些自己。

这段话也许会引起一部人的不适;

但是有一说一,如果婚姻真的已经走到了那一步,那么,多替自己考虑考虑,实属人之常情。

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辛辛苦苦在世上走一遭,别对他人要求太高,但也别让自己低到尘埃。

人人固然都想要长久的福气,去拥有花好月圆、岁月静好;

但更不能缺少一种清醒与勇气,与面对云谲波诡、霜剑风刀。

共勉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