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缔造“协鑫系”的光伏大佬朱共山,如今又在资本市场导演“新戏码”。
2月9日,港股光伏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能源(3800.HK)发布公告称,基于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为前提,董事会启动一项可行性研究,就公司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进行讨论和计划,包括上市方式、时间及任何发售计划。
事实上,关于保利协鑫能源A股上市计划的消息早有流传。此前有消息称,该公司旗下的中能硅业拟融资60亿元,用于新建产能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协鑫集团已充分论证和制定了中能硅业未来A股资本运作方案,拟通过分拆A股IPO或与其他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方式帮助投资者退出。
不过,协鑫集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保利协鑫能源原则上是“A+H”两地上市。不存在中能硅业单独回归A股的可能性,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运作是失败的。
资深投行人士、前保荐代表人王骥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企业计划实现“A+H”两地上市,目前只要符合A股上市条件就可以,已有多家完成“A+H”上市,并没有什么制度上的障碍,正常审核周期也不存在加快办理的情形。
“协鑫系”的进击
朱共山是能源电力行业叱咤风云的人物,保利协鑫能源仅是其光伏版图上的业务公司之一,该公司主要涉及多晶硅、硅片和电站业务,并于2007年11月实现在香港上市。
过去20多年,善于资本腾挪的朱共山一手创下了“协鑫系”,旗下包括保利协鑫能源、协鑫集成(002506.SZ)、协鑫新能源(0451.HK)和协鑫能科(002015.SZ)四家上市公司,并一度赢得“多晶硅大王”“硅片大王”“民营电站大王”的市场地位。
朱共山的资本版图主要聚焦在新能源领域,也是时下碳中和黄金赛道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
202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多晶硅供需紧张,价格飙升,光伏企业迎来黄金时代。保利协鑫能源随即将战略重点聚焦多晶硅业务,重点发力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
值得关注的是,颗粒硅也是保利协鑫能源此次回归A股的一大看点。该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的技术是保利协鑫能源于2017年3月以约1.5亿美元收购SunEdison及旗下资产而来,并于2020年9月开始进入大规模扩产,业务布局位于徐州、乐山、包头三地。
目前多晶硅的制备技术路线主要分为改良西门子法(制备棒状硅)和流化床法(制备颗粒硅)。一个事实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改良西门子法一直被认定为制备多晶硅的主流技术,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7.2%左右。保利协鑫能源也是国内最早探索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的企业,并连续多年稳坐硅王第一宝座。
如今,保利协鑫能源押注颗粒硅,也可以说是“自我革命”。协鑫集团人士曾告诉记者:“改良西门子棒状硅我们也做,但绝对不会再扩量。”
光伏业内人士对颗粒硅评论不一,不过其确实可满足多晶硅市场的一定需求,并获得了晶澳科技、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等头部企业背书。
颗粒硅这一杀手锏让保利协鑫能源融资变得更为顺畅。
2021年1月,保利协鑫能源通过配售新股募集资金42.12亿港元,用于降低债务融资水平及降低负债比率,以调整负债结构及发展流化床法颗粒硅业务。2021年12月,保利协鑫能源完成了一笔50亿港元的新股配售,所得款项主要用于颗粒硅扩产。协鑫集团内部人士曾告诉记者,此次认购方包括高瓴资本等在内。
竞争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历经单多晶技术迭代、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和光伏“531”政策变动,致使多晶硅以及硅片价格下跌,资产减值损失严重,这让原本就债务高企的保利协鑫能源喘息困难。2018年~2020年,保利协鑫能源接连三年亏损,债务一度超800亿元。
多晶硅紧俏叠加强融资性的颗粒硅,让保利协鑫能源逐渐“缓过来了”。2021年1月,保利协鑫能源公告称,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约为50亿元,较2020年的净亏5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如今,保利协鑫能源“回A”顺应了光伏企业大部队归巢的潮流。
基于融资、估值等因素考量,以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大全能源、晶科能源为代表的光伏中概股企业先后回归A股。此外,阿特斯的回A之路也只差“临门一脚”。
而在多晶硅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其中,特变电工(600089.SH)已经宣布筹划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01799.HK)境内上市事项,后者也是多晶硅头部企业,产能位列全球前五。同时,由“光伏教父”施正荣控制的亚洲硅业正在闯关科创板。
对比A股现有多晶硅企业,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备受资本推崇。截至记者发稿,前者股价和市值分别为49.7元/股和958亿元,后者股价和市值分别为38.2元/股和1722亿元。
过去一年多时间,多晶硅的高毛利吸引了青海丽豪、信义光能、合盛硅业、东方日升、晶诺新能源、江苏阳光等公司的加入或扩产。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事业部总监王健向记者预测,随着扩产产能的密集释放,2023年开始,硅料过剩将无可避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