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刻想送东北虎豹返乡

加拿大保姆移民项目 https://www.immivisa.cn/h-pd-104.html

撰文/ AI财经社 马微冰

编辑/ 孙静

2021年1月,大熊猫的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国宝”悄然走出濒危物种名录的同时,黑土地上的东北虎、东北豹,仍徘徊在濒危的局势当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2014年的一组数据让人有点揪心:中国境内仅有27只野生东北虎、42只野生东北豹。而要确保百年内的安全繁衍,野生虎豹种群至少需要50只雌性。

曾属于食物链顶端的东北虎豹,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但就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的介入,大量东北虎豹被捕杀,造成其数量急剧下滑,成为世界濒危物种。截止到2010年,我们已经失去了世界上95%以上的野生虎种群。

“在100年前,闯关东兴起之前,东北虎到处都能看到,但是现在仅能隔屏幕看录像。”野生东北虎豹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利民,望着监测中心的影像,叹了口气。监测影像中,一只身躯健硕的成年东北虎行走在林海雪原上,随后身影慢慢消失在镜头中。

冯利民已经在吉林珲春工作了15年,但投身东北虎豹保护研究至今,他从未在野外亲眼见过野生东北虎。谈到这里,冯教授的眼神明显有点落寞,但紧接着下一秒,他的语调中又恢复学者那种很纯粹的乐观,“我希望未来10年、20年,能够有更多地方看到(它们),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巡护队队员记录老虎脚印 受访者供图

送东北虎豹返乡

“这个数字太令人震惊了。”当听到东北虎豹加起来不足100只时,悦刻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高文心有点难以置信。

2020年12月,RELX悦刻的一支团队来到镇安岭村调研。他们发现,由于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实施,野生动物种群已经快速增长。

据央视新闻报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梅花鹿相对丰富度指数增长了3.5倍,野猪增长了1.9倍,狍子增长了1倍以上。

但这也造成当地村民农作物被啃食的严重性日渐增加,野生动物与村民的矛盾加剧,保护虎豹、维护自然植被、解决村民生计等,都成为濒危动物保护中亟需化解的难题。

冯利民教授告诉高文心,“只有拥有足够多健康安全的栖息地,才能养育健康的虎豹种群。”

高文心的团队在调研中还了解到,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等因素迫使这些“大猫”前往人口密集度更低的俄罗斯。“无论是出于责任还是感情因素,我们都想行动起来,让更多中俄边境的野生东北虎、豹回到自己的家乡。”

当得知东北虎被迫背井离乡,悦刻随即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投票。在众多社区服务项目中,东北虎豹回东北的项目被高票当选。“我们希望通过更科学、可持续的保护形式,让生活在中俄边境的东北虎豹有空间、有机会‘回东北’。”悦刻创始人、CEO汪莹讲道。

随后,悦刻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东北虎豹回东北”项目。该项目是悦刻践行用“行动+技术+资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自2018年创立以来,悦刻在回报社会方面累计投入超6000万元。

“东北虎豹回东北”项目的试点就在吉林珲春市镇安岭村,这里已多次传出东北虎豹现身的消息,还有东北虎豹的猎物野生梅花鹿、野猪等留下的偷食村民庄稼的痕迹。据当地一名村民透露,老虎多次捕食过附近的家犬。

225亩玉米大豆田和几枚老虎脚印

怎样才能在保全村民生计的前提下,让东北虎豹拥有更舒适的生存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悦刻首先出资在镇安岭村建立了225亩的玉米大豆生态田,为食草野生动物打造专属“食堂”。

食物链条丰盈起来了,东北虎豹才能安心繁衍出更多后代,缓解自身物种的濒危局面。

AI财经社曾跟随冯利民教授步伐,走到镇安岭村硕大一片庄稼地前,看到不远处立着一块刻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界碑,再往里走,便看到这片供野生动物食用的生态园区。

“这就是前几天野猪吃的”,冯教授指着一处狼藉的玉米地说道。通过无人机远距离航拍,研究人员可以发现生态田里的玉米被野猪啃食、破坏了一大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而也证明生态园区发挥了作用。

悦刻生态田航拍图,右侧农田凹陷处为野猪啃食、破坏痕迹 受访者供图

再往深处走大约一小时车程,穿过及腰高的大豆,在垄沟间寻找了大约20分钟,AI财经社在小溪旁边看到几枚清晰的野生东北虎脚印。据巡护队员介绍,这些脚印来自一只成年雌性野生东北虎,重约300斤。

这片位于镇安岭、面积约为146.12万公顷的国家公园,横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是我国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区域。

硕大的国家公园,没有明显的区域界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护栏围墙,在这里镇安岭村民自发组成的巡护队,年近60岁的巡护队员孟庆海便是其中一员。

由于村中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这支20多人的巡护队几乎囊括了村里的大多数劳动力。

除了打理好生态园区、为野生东北虎豹“引来”食物外,巡护队每天进山巡护6个小时以上。这片未被开发的山区,路况很差,巡护队员每天穿梭在丛林中的距离超过10公里。

老孟早就对这片丛林十分熟悉。即使在一处陡峭的山坡,他仍保持双手背在腰后的姿势,脚步如履平地。

老孟还透露,起初巡护队都是无偿劳动,在悦刻组建“悦刻巡护队”后,巡护队员每天巡山会发放200元的“误工费”,队员们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这座山里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哪怕捡了一个小树枝,都不能带出去。”一位工作人员提醒道。

悦刻巡护队员巡山场景 受访者供图

种植生态田、组建巡护队,下定决心要投入保护野生动物项目的悦刻,并未止步于此。据汪莹介绍,悦刻每年会向基金会捐赠100 万元,并帮助村民学习养蜂,增加村民收入来源,促进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透过愈加完善的监测设备,延边大学珲春校区内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研究人员们,现在可以每天远程观察野生动物们的活动情况,“你看,野生动物也很爱美,这只豹子每隔一个月就来照一次镜子,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冯利民教授怜爱地说道。

2021年的7月29日,在第十一个“全球老虎日”上,相关部门分享了一组喜人的数字:经过各方努力,试点期间连续记录到虎、豹繁殖家族,其中,新繁殖的东北虎幼崽 12 只以上,东北豹幼崽 11 只以上;森林蓄积量由 2.12 亿立方米增加到 2.23 亿立方米;生态修复总面积近 4.3 万公顷,林(参)地清收还林 2130 公顷,巡护里程增长 24 倍,猎套遇见率下降 94.55%,绝迹多年的獐、斑羚重现身影。

经研究数据评估,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种群呈现增长动态,当前分布区面积可支持310只野生东北虎种群的生存。“老虎保护不是数量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东北虎豹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冯教授直言。

而这也是悦刻的初衷。“就像跳水比赛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如此。”汪莹提到,悦刻的责任必修课中排在首位的,是品质安全、科学探索、低碳节能、带动就业、员工责任这些“规定动作”。

在公布送东北虎豹回乡项目进展当日,悦刻还发布《RELX悦刻社会责任报告2020-2021》,其中涵盖了未成年人保护、空弹回收、乡村振兴、低碳节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社会责任举措。同时宣布升级可实现专卖店强制年龄验证的向阳花系统3.0,发起全链路“空弹回收”计划。

创业3年多,回头望来路,汪莹个人感受最深、最没有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付出扎实努力,而这也让悦刻在纷乱的市场环境中有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可以从容温和地做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