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开端。酱香型白酒企业都会选择一个特定时节,举行隆重的下沙节,来祈求一个好的酿酒开端。
12月21日,正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气中的冬至日。这一天,神农架生态酒业第七届下沙节暨系列活动在神农架酒厂举行。
择一片生态净土,循天时、遵古训,下沙开酿,来一场关乎生态酱酒的沉浸式体验。神农架生态酒业的下沙,不仅标志着新一年度酿酒生产就此开启,更展现出遵循传统酿酒工艺的匠心精神,为未来提供高品质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循天时、遵古训下沙开酿扩容增产量创新高
据了解,神农架酱酒严苛遵循12987酱香传统工艺酿造;同时历经五段五次精心盘勾,对酒体进行盲品封测、反复雕琢,最终才得以定型。再以陶坛藏于“暖湿、清风、富氧”的神农架小气候中,蕴藏出了神农架酱酒的别样风味。
而神农架与其他酱酒品牌形成明显区隔,除了从其独特的陶储方式,从其酿造的开端——“下沙”中,我们也能窥见一二。
主祭团、陪祭团及全体成员起立、肃立、正衣冠,敬献祭祀之物,咏诵祭酒词……一切均严格按照古礼制进行。
此次大典的举办,旨在遵照古朴礼制,祭祀酒祖神农氏,敬慰先祖,同时表达出神农架酒业敬天爱人、坚守传统、不忘初心的经营发展理念。
“巍巍中华,垂年五千。维我神农,奠兹宇疆……松山柏水,水秀山青。神农佳酿,生态传承。”当极具文化内涵的祭酒词响彻酒厂上空时,整个祭祀活动达到了高潮。
从文化角度来看,第七届下沙节期间举行隆重的神农酒祖祭祀大典,是神农架酒业以传统的祭祀方式,展现神农文化的独特之处,不断强化品牌和神农文化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其独有的标签,并最终通过这种文化赋能,提升神农架生态酒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在与会嘉宾们的见证下,神农架酒业正式开启了冬季下沙仪式,标志着新一年酿酒周期的开始。
自古以来,酱香酒生产过程一直循天时、遵古训,工艺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不过,传统的酱香酒下沙活动,多集中在端午重阳节期间进行,尤以茅台镇的酱酒企业最为典型。为什么神农架酒业的下沙却要延期近三个月,选择在寒冷的冬季来进行?
神农架酒业相关负责人解释称,神农架下沙较茅台镇地区晚两个多月,是结合了神农架独特的地理气候,“这样可以让我们产出的三四五轮次酒醅糟,能够网罗环境中更丰富的微生物,也能够融合环境中丰富的花果香。”
据了解,从2016年以来,神农架酒业下沙量连年递增,体现出企业高速发展的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愿望。
今年下沙节,神农架酒业下沙量再创新高,达到近两千吨。有效地扩容增产,将为其市场竞争带来更大保障。
深耕精酿的这杯特色酱酒专家给出好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下沙节,神农架还邀请了白酒行业的知名专家参加本次原酒品评活动。
四川原酒发展基金技术总工张洪远,原茅台酒厂车间酒师、车间主任、资深酿酒师,现任劲牌茅台镇酒业技术顾问牟光禄,劲牌茅台镇酒业生产厂长刘大华,劲牌茅台镇酒业技术质量部部长欧阳高伟,神农架酒业名誉技术顾问、劲牌公司高级技术经理林韡等业内专家,以及神农架酒业董事长刘庭林,神农架酒业总经理刘勇兵等领导参加。
刘勇兵在致辞中表示,神农架酒业高度重视小气候环境与酿造好酒之间的关系,并持续投入资源对神农架独特的气候环境与白酒酿造、原酒储存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次神农架酱香原酒品评,目的就是对我们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一次综合鉴定。”
据其介绍,在生产设备上,神农架酒业坚持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精准控制、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行了四化创新。通过将传统工艺的生产经验、各工艺参数、关键控制点转换为具体数字,将各工艺参数进行精准控制,并采用箱式堆积,实现堆积的环境一致性,从而有效保障了酒质的稳定性和固有的风格特点。
在品质上,神农架酒业依托神农架林区原始生态环境,打造全新的“高山谷地、高山原粮、高山泉水、高山酿造、高山陶藏”5G高山酿造体系。
据了解,此次参与品评的原酒,包括神农架酒业2016年大盘勾调的优级酒和一级酒,以及2017年大盘勾调的优级酒和一级酒。
与会专家在进行了细致品评后均认为,神农架酱香原酒与茅台镇等贵州派酱酒的风格有明显不同,并综合意见,给出了如下主要意见:
2017年优级酒:该酒体酱香较显著,植物香、水果香、烘焙香明显,有花香,烟熏味,味甜,酒体柔雅,风格典雅。酱香原酒,风格典型。
2016年一级酒:该酒体微黄透明,咸酱味明显,曲香、果香舒适,酒体柔软,风格优雅。酱香原酒,风格典型。
对神农架生态酒业来说,第七届下沙节暨神农酒祖祭祀大典的意义非同一般,彰显出对品质的匠心精神、对文化的传承精神、对生态的保护精神,更是向市场发起进攻的强烈信号。
(文章来源:荆楚网)
文章来源:荆楚网sxzmjt.com http://sxzmj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