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宣传设计 https://m.vipyidian.com/yxtf-hzpxcpsj.html
“梦想的工作,向往的地方。”27日是杜曼·吐尔逊在鄂工作整一周的日子,他向极目新闻记者这样总结自己的来鄂初体验。
杜曼·吐尔逊来自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今年湖北省地质局按照湖北省对口援疆工作要求,推进就业援疆工作,引进的青年才俊之一,和他同一批入职的还有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的刘泽钊。从天山脚下跨越三千多公里来鄂,两名“95后”新疆青年离开家乡、走出校园、步入工作,将在这里开启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来鄂心愿在高中时就已萌芽
26岁的杜曼·吐尔逊今年刚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在2021年湖北省面向新疆博州、兵团第五师专项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中,以报考岗位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入职自己心仪的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工程测量技术岗。
11月21日,在湖北省2021年面向西藏(山南)、新疆博州专项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班结业仪式暨新进人员接洽活动上,正在发言的杜曼·吐尔逊。
虽是初次来鄂,但杜曼却倍感亲切,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来鄂的心愿早在高中时就已经萌芽。
“我的高中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都是来自湖北的援教老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很高,尽心尽力地教授我们,我非常喜欢上他们的课。”杜曼说,对湖北的初印象就来源于这两位老师,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湖北很美,从那时起就有了憧憬。
在杜曼眼中,多年来家乡的发展巨变与湖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湖北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黄冈中学在家乡建立了分校,为新疆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同学因此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众多湖北企业落户博州,投资建设一系列产业项目,为博州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这些都让他萌生了要来湖北工作的想法。
“我是湖北援疆的受益者,地质行业是我专业对口也是想要从事的工作,希望自己以后能在理想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湖北地质贡献一份力量。”杜曼说道。
前几天,杜曼穿着制服跟着前辈们第一次出任务——去地质灾害观测点附近的村庄组织村民进行应急演练。“非常激动!”他说,在教村民们如何防灾减灾的同时,我自己也从头到尾经历了一遍,很像高中时的地震演习,非常有必要。“亲自尝试一次后才知道这份工作的艰巨性和责任感。我之后打电话告诉爸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能够保护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都为我感到骄傲。”
地质工作是机会,也是挑战
与初来湖北的杜曼不同,学在湖北的刘泽钊已经提前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的他,今年回新疆照顾摔伤骨折的奶奶时留意到湖北有就业援疆的招聘岗位,随即决定报考。“运气比较好,考上了。”刘泽钊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考的是湖北省地质勘察装备中心产品研发技术岗,虽是数学专业毕业,但因为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对地质行业有着由衷的热爱。
“我的工作主要是做地质灾害、地下水的设备维护,这几天也跟着前辈去了几个地方检查更新设备。第一次出任务是到木兰山里的地下水质检测点,需要把设备打开记录下当时的数据,再进行测量,把误差控制在两毫米以内。”刘泽钊笑着说,第一次出任务就遇到了“小插曲”,因为自己不熟悉路,目的地又是在郊区,驾车转悠了好久才找到位置。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地质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次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地质工作比较辛苦,自己不会的东西也挺多的,之后还得多学。因为之后的工作中还要做一些物联网相关的东西,最近也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正在看,先把业务熟悉一下。”
这一周里,这位地质新人也没少想家。“家里人一直非常支持自己来武汉学习工作,但走的前几天奶奶突然说,也很希望我留在新疆陪伴他们。我当时就感觉特别不舍,希望工作能安排得紧一些,这样就不会特别想家了。”刘泽钊有些哽咽。
“就业援疆”让青年圆梦
据悉,湖北省地质局的15000多名职工来自18个民族。多年来,湖北省地质局把援藏、援疆就业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关爱引进的人才,在政治上引领爱护,在事业上排忧解难,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在情感上交流贴近。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因为有了相关政策福利,多了一份圆梦的机会。
“如果没有‘就业援疆’这样的机会,我现在应该会在博尔塔拉工作,可能是一个企业普通职工,也可能会是公务员,大概率不会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遥感专业比较新,在新疆对口的工作机会并不多。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了湖北省地质局的援疆支持,我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离自己梦想的生活又近了一步。”杜曼·吐尔逊说道。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
文章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