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得选,我们都希望过上自己渴望的生活,拥有自己梦想的一切.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得选,只能接受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就比如买房这件事,如果资金充足,那我们都会选择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但是资金有限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就比如,本期要分享的这套案例,夫妻俩在北京打拼多年,再加上上一辈的积蓄,终于他们在北京买下了一套小房子。
虽然这套房子的户型不好、格局不理想、采光比较差、面积也不大、居住人口多,但是在用心的布置下,全屋充满了智慧,超多收纳不压抑,堪称小户型收纳教科书。
户型分析
▲原始户型图
从原始户型图上可以看出,这套房子整体呈一字形,没有正儿八经的客餐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做三个卧室,其中两个朝北的卧室面积也比较小。
改造重点:
▲平面布局图
如果按照原来户型图来布局的话,整体的收纳空间非常有限,生活起居的动线也不流畅、不合理,所以设计师@罗茗结合屋主的需求以及房子的特点,对室内进行了改造。
增加玄关以及玄关收纳;拆除厨房隔墙,改为开放式设计;卫生间借用主卧空间,设计四分离;最大的朝阳卧室作为儿童房;餐厅作为多功能区;
在确定了室内的布局以后,女主希望室内的效果氛围是轻柔、自然且温润的,不希望有太多复杂的设计,希望给家人打造一个轻松闲适的居家氛围。
所以设计师为他们选择了日式风格,以白色和原木色为主色调,以绿植做点缀,加以实用的功能分区和精致的收纳陈设,给屋主一家营造出了一个淡雅、质朴而又温暖闲适的生活环境。
玄关
▲玄关
原户型没有玄关,但是设计师利用入户左手边的空间设计了两组收纳柜,来解决玄关的收纳需求。
同时,也相当于地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玄关区。
▲玄关
玄关的两组收纳柜并没有选择定制柜,而是直接买了成品柜,好在尺寸上都是刚刚好。
白墙搭配原木色的柜子,一进门就非常自然温馨。
▲玄关
两组柜子一高一低,形成错落的层次感,靠近入户门的半高柜作为常用的鞋柜在设计细节上非常赞,侧面的挂鞋架,整面的鞋子收纳层板,方便了一家人的进出。
台面上陈列着小物件收纳盒、鲜花以及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
高柜里面是挂衣区,包包、外套等都可以随手挂进去,关上柜门也看不见的里面的凌乱。
餐厅
▲餐厅
在玄关旁,便是餐厅。
餐厅应该算是面积最大的公共空间了,一家五口人用餐,既要温馨也要宽敞,这是女主人的要求。
▲玄关视角
整个公共区域都是通铺的原木色地板,餐厅的墙面全部留白没有做任何造型,餐厅有独立的采光窗,窗户虽不大但是自然光通过玻璃窗和百叶洒进室内非常柔和静谧。
▲餐厅
原木色的餐桌搭配了三把椅子和一条长凳,都是轻巧灵便的款式,平常一家五口用餐完全不会有任何的拥挤感。
女主会经常给餐桌更换不同颜色的桌布,在暖黄色的灯光下,餐厅一直都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多的地方。
▲餐厅
餐桌旁靠墙放置了一张餐边柜,同样半高的款式,平常收纳一些餐厅的杂物以及厨房放不下的碗碟,台面上可以放小家电也类似一个西厨吧台区,上面的层板虽然没有太多实际收纳意义但是却让白墙不再乏味多了几分格调。
▲餐厅
层板上的小摆件也会经常更换,夫妻俩出差带回来的收藏品或者一家人出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偶尔也会放女儿的手工作品在上面,增加个性趣味的同时也让空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餐厅
由于公共空间很有限,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客厅,所以餐厅也兼具了客厅的功能,吊顶中隐藏了投影,一家人也可以坐在餐桌前看一部电影。
厨房
▲厨房
原来的厨房是封闭式的,空间很逼仄,让人不舒服,为了空间的敞亮,设计师就把厨房改造成了开放式。
以过道的门洞为基础,厨房和厨房旁的小过道地面都铺贴了水磨石地砖,靠近厨房的地面有油烟,地砖更好打理一些。
▲厨房
设计师从“洗—切—炒”的动线上考量给厨房里设计了U型布局,把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嵌入式的蒸烤箱和双开门冰箱都在这个小空间里得以实现。
电器高柜与墙体之间有十几公分的空间,对小户型来说每一寸空间都不能浪费,正好做成壁龛收纳精美的餐盘,好看又好用。
大单槽是小厨房的标配,洗碗洗锅都方便,清洁用品也就近放置在水槽区旁,既节约了空间又有序美观。
▲厨房
小小的厨房里,却随处可见娇艳的鲜花,足见女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忙碌晚餐,心情也一定特别的美好。
正对厨房的过道墙面也放置了一张半高的收纳柜,缓解了厨房内部的收纳压力。
柜子上面的置物架上放满了女主人心爱的各式水杯。
▲厨房
厨房门口的烟道与一旁卧室直接有十公分的空间,设计师也把它利用起来打造成了一个集陈列和收纳于一体的小收纳柜。
卫生间
卫生间的改造比较大,因为是三代人同住又只有一个卫生间所以借用了主卧空间特意做了四分离式设计。
▲卫生间干区
干区是洗漱区和洗衣区,洗漱盆不是定制的浴室柜,因为空间有限只能定制了一个带有洗漱盆的台面,下方用布帘遮丑。
主卧门口是叠放的洗衣机和烘干机,把洗衣区靠近卫生间也缩短了家务动线。
▲卫生间
马桶和淋浴区都是用玻璃移门做了隔断,单独的两个区域。
但是两个独立空间里也都各自配置了一个洗手台,这样提高了卫生间各区域的使用效率,优化了屋主一家人的居住体验。
装修小建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个户型中卫生间的门算是正对着厨房门了,如果讲究的话可能会觉得不太好,但是这种改造方式却是居住体验最好的一种,有时候装修就是一个有取有舍的过程,也不必太过执念。
阅读区
▲阅读区
从餐厅进入儿童房,中间经过一个过道,这个过道如果做客厅的话太窄了不合适,如果只是作为一个过道的话,太宽了很浪费,所以设计师把它打造成了一个休闲阅读区。
▲阅读区
窗台下摆放一张轻巧灵便的休闲沙发,对面靠墙放置一组书柜,沙发旁有壁灯、边几,闲来无事时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坐在这里静静地看书,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阅读区
为了避免大体量的柜子给空间带来压抑感,所以书柜也是半高的款式,开放式的收纳格里放满了两姐妹的玩具还有书籍,女主还细心地给收纳盒贴上标签,方便孩子们快速找到拿取想要的东西。
儿童房
走过阅读区就是儿童房,女主把最大的一间卧室留给了两姐妹。
▲儿童房
上下铺是从原来房子里直接搬过来的,暂时用也正好,等到两个孩子再大一些可以换成两张床一字形靠墙摆放。
▲儿童房
上下铺的对面是姐妹俩的衣柜还有一架钢琴,靠阳台放置了一张书桌,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家具了,孩子还小,需要空间玩耍。
▲儿童房
儿童房外的阳台是女主的小小花房,各式绿植和花色的地砖十分般配,阳光下的绿植和孩子都充满了活力。
主卧
▲主卧
改造后的主卧小了很多,只能放下一张1.5米的床,墙面留白搭配原木色家具,延续着整体的日式简约。
▲主卧
▲主卧
床尾靠墙设计了一整面的收纳柜,三扇折叠门可以自由地推拉移动,里面是自己买来安装的铁艺衣架,环保又省钱。
老人房
▲老人房
▲老人房
老人房在厨房旁,和其他空间一样,白色+原木色的搭配,只有一组衣柜但是也满足收纳需求了。
写在最后:
看了这个家以后,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强大思维,在厨房和卫生间的改造上可以算是小户型的装修教科书了,很值得借鉴,用女主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家的设计没有给她留下任何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