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毛主席正在会议上讲话,突然停止问道:邓华来了没有?
毛泽东与沈阳军区、辽宁省委的同志合影(前左二为邓华)
前言
邓华作为我国的开国上将,一生战功卓著,从湘南起义到抗美援朝战争,邓华也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了一名开国上将。
对于邓华,毛主席是信任的,因此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主席特意将他派上了朝鲜战场,同时毛主席还表示:“你去了,我放心。”而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毛主席也时常关心着邓华,足见毛主席对将才的珍惜。
井冈山下来的将士
邓华原名多华,字实秋,1910年出生于湖南郴县的一个书香世家。1926年,随着北伐军入湘,农民运动开始在湖南境内发展开来。而就在1926年的3月,还是一名学生的邓华经过一名共产党员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在朱德和陈毅的紧密配合下,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的第一枪。邓华得知后,立即投奔了起义军,在第七师政治部开始组织干事。
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和贺子珍
5月份,邓华跟随大家一起走上了井冈山,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并开始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作战。1929年1月,邓华跟随毛泽东离开了井冈山,参与了入闽作战。
所以,可以说,邓华是毛主席一路走来的战友,而在井冈山时期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0年10月,红十二军扩编,并成立了三十六师,当时仅仅只有二十岁的邓华成为了该师的政治委员,随后又成为了红一军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在那个时候,邓华也成为了红军内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因此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邓华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委,和团长杨得志一起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邓华先后任职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开创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并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5年,邓华离开延安去到东北,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细数那些著名的战争,总是少不了邓华的身影,而对于邓华,毛主席自然也是百分之百的肯定和信任。
1948年11月,邓华准备同华北野战军进行平津战役,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战斗任务就是要把塘沽拿下,西面拿下保安。
虽然他知道夺取塘沽是毛主席的部署,但在实行的过程中,邓华准备率领部队歼灭塘沽守敌的时候,却发现进攻塘沽会对我军不利。
因为国民党的兵舰正在海上对着我方,如果我军强攻很有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伤亡,还可能会将敌人逼迫到海上逃跑。
邓华
尽管计划已定,但邓华敢于立即提出建议,及时向平津前线总指挥部发出电报。
然而,邓华的这一建议很快就被毛主席采纳,在回电中,毛主席还指示:“放弃攻击塘沽计划,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
1949年12月,邓华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指挥四十军和四十三军,仅仅在四个月之内,只靠着陆地军队,指挥人民解放军制造船队,战胜了有着海空军优势的敌人,渡过了琼州海峡,而这一战也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
因此,毛主席对邓华也非常满意,也十分喜爱。
毛泽东三召邓华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支援朝鲜,毛主席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职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为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毛泽东就接见了邓华一次。
7月19日,还在广州的邓华接到了一封急电,随后便立即乘火车来到了北京。在毛主席的住所菊香书屋会谈,一见面,毛主席就特别称赞邓华海南岛一仗打得很是不错,如果再晚打两个月,海南岛就可能会变成第二个台湾。
1954年,朝鲜志愿军总部陈赓、彭德怀与邓华合影
毛主席知道杜鲁门对于朝鲜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毛主席给邓华下发了最新的任命,去保卫东北边区,要有万全的准备同美国人打仗。
在毛主席看来,虽然美国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很发达,但他们也不一定没有缺点,因此指导邓华一定要追着他的弱点,追着打。
邓华作为一员大将,早就想和美国人较量一番了。因此当他听到要和美国人打仗的时候,整个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他兴奋地说道:“要抓住他的弱点,这是我们对付美军最好的办法。”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出了此次战术的核心:“要在战略上藐视他,当作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他,当作真老虎。”
在后来的战争中,美国上将李奇微成为了“联合国军”的总司令。而刚刚上任的他也发现了志愿军的攻击缺点,志愿军的攻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那些补给和装备也只能维持一周。
李奇微
为了对付志愿军,李奇微发明了“磁性战术”,就是在志愿军的七天进攻期内,主动躲避但却保持战斗,等到七天之后志愿军的弹药和补给全部枯竭的时候,再利用装甲机械化部队快速穿插,空陆军队协同作战反扑志愿军。
为了应对敌人的“磁性战术”,毛主席召集一线指挥员,准备商量对策。因此彭德怀派邓华以及第38、39、40、42军的主要领导人赴京同毛主席商谈。
邓华回到北京后,刚刚在饭店住下,毛主席便首先接见了他。
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邓华见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毛主席,一番寒暄过后,邓华对毛主席汇报了朝鲜的战况已经对志愿军相关问题的意见。对于邓华的意见,毛主席始终都很是重视,因此在听邓华汇报的过程中,他也会记在小本子上。
轮到毛主席说话了,他首先向邓华介绍起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应对敌人毛主席想出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具体来说就是对美军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的方针。
因为朝鲜战争一时半会也无法快速结束,因此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毛泽东
听到毛主席的解决方案,原本还有些不安的邓华这才安心了下来,毛主席的战术他是很赞同的。
但在此基础上,邓华也建议分期安排全军部队和干部轮流入朝,希望能够通过实战来学习作战经验。邓华的每一次建议都正中毛主席下怀,因此这一次毛主席依旧对邓华的建议表示了肯定。
谈话结束之后,邓华回到了北京饭店,想起毛主席的话久久难以入睡,而这在这一晚,邓华便写下了《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
6月15日,邓华返回朝鲜战场之后,便在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的报告,而这份报告也受到了彭德怀和其他高级干部的一致肯定。这一次是毛主席在朝鲜战争期间第二次接见邓华。
1952年,朝鲜战争正在处于关键时期,停战谈判也被中断,局势停滞不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第三次召见了邓华。
邓华
当时,刚刚当选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来到了朝鲜前线视察,就在艾森豪威尔在朝鲜期间,毛主席就将邓华召回了国。
1952年12月7日,邓华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此时的邓华已经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而毛主席此次召见邓华就是为了对付艾森豪威尔。
虽说在上台之前,艾森豪威尔也曾许诺将会给朝鲜战争带来新的希望,但此次视察前线能够看出他将会有新的动作。
而在会见毛主席之前,对于邓华所写的《关于朝鲜战局形势与明年的方针和工作任务》,毛主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志愿军应该从敌人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要在清川江至汉川间登陆这一判断出发,来确定主要的行动方针。
不过,根据目前敌人的行动估计来看,决定不能让敌人在西海岸,尤其是汉川至鸭绿江这儿这一带登陆。
由于当时的西海岸指挥机构并不健全,因此为了保证西海岸的指挥机构的完整,毛主席当即派邓华去往那里,还说道:“最好你亲自去,你去了,我放心。”
美军镜头下的朝鲜战争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邓华将毛主席的指示传达到了军中,带着坚决不能让敌人登陆的决心,开始准备消灭敌人。
随后,在邓华正确且有力的指挥下,志愿军仅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反登陆作战准备,而在我军有力的准备和密切的配合下,美国不得不放弃登陆的计划,开始主动低下头来谈判。
重新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与“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朝鲜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而告终,朝鲜一战被称为我国的立国之战,通过这场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知道了这个新生国家的威力。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史以来的第一次主动出击,重新为中国树立了强国形象,开始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
而抗美援朝这一战也成为了邓华戎马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志愿军首长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唯一一位首长。
毛泽东询问邓华
朝鲜一战结束之后,邓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军区代司令员,随后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9月27日,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邓华将军
1960年6月,邓华转业到地方,被任命为四川省副省长。上任后的他主动来拜访西南地区的最高领导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寒暄过后,李井泉为邓华介绍了他的工作内容:“省委决定你在副省长中分工抓农机工作。”
紧接着,他还说道廖志高是管理农业的书记,农业机械厅厅长苗逢澎是省委常委,今后也可以多多同他们联系。
虽然此时的他不在自己战场的领域,但他还是依旧用心对待着这份新的挑战,谈话结束之后,邓华立即去书店,买了很多关于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籍。
看到邓华如此认真,很多人都会说不要多管闲事,还是好好养身体吧。但邓华却并不同意,他说道:
“我拿人民的钱,吃人民的饭,就得为人民办事。除此之外,别的我什么也不考虑。”
1961年7月21日,邓华来到了阿坝和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视察。这两个地方是当初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因此当邓华来到红原县的时候,当地的部队坚持请他去视察。
而这一次的视察,也让邓华分外兴奋。就在邓华刚刚下车的时候,一位指挥员站在他面前,向他问好,而这位指战员的一句话顿时令邓华泪流满面。
“报告,我是一三零师师长查占林,向首长问好!”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却触动了邓华的心房。
原来这一三零师的前身就在他亲自在东北创建的第七纵队的十九师。而面前的这位指战员也是他当年的老部下。
转业之后的他再次遇到自己的队伍,这让邓华格外激动,他红着眼说道:“我一见到部队的同志,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今天我高兴极了。”
左二为邓华
而在后来去视察藏族牧民的时候,邓华看到很多人穷困潦倒。原来在之前的那段特殊时期,牧民的铁锅都被拿去炼钢了,所以当地的很多牧民家里连锅都没有,只能用洗脸盆来代替。
很多牧民吃不饱就不用说牲畜了,因此在1960年那一年,原本理塘县毛雅区的十万头牲畜,到了年底只剩下了3.1万头。
看到牧民如此艰难的生活,邓华十分悲痛,他本以为,解放之后人民应该是能够过上好生活的,但现在解放了这么多年,人民的生活还这么苦,这应该是他们的责任。
这次视察过后,邓华回到了成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报告递交了省委,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968年10月10日,饱经风霜的邓华收到了一份来电,党中央通知他去北京开会。对此,邓华很是疑惑,跟前的这位军人将电话记录递给他,上面写着:请同志邓华同志于10月11日来京参加十二中全会。
邓华在工作
看到电话记录的他顿时热泪盈眶,于是,在第二天,邓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京。在那天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在会议上讲话,突然插话问道:“邓华来了没有?”
邓华在台下站起来回答道:“来了。”毛主席关切地说道:“好久不见了,在四川几年没有人说你不好。”
而在会议期间,也有人对邓华说,你的老上司林总现在是副统帅了,老战友黄永胜也已经是总参谋长了,现在也应该去看看他们。对此,邓华却并不在意,拒绝了这个建议。
从北京回来之后,赵紫阳和秦基伟来成都上任,专程到邓华家中看望了他,并向他报告了一则消息,他们说中央准备将他调回北京,由军委安排工作。
1977年8月3日,邓华终于等来自己盼望已久的一天,这一天中央任命邓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邓华将军
在后来,邓华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8月25日,新一届中央军委会组成,邓华担任军委委员。
然而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邓华虽身在高位却始终操劳着军中的各项事务,兢兢业业地忙碌着。
1977年12月,邓华出席了新一届的中央军委全体会议,而在这次会议中,邓华身体出现不适,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到会议结束。
会后的他被立即送进了北京三零一医院,在随后的治疗中,邓华的病情渐渐好转。然而没想到却在两年后,准备北上的他却在上海旧病复发。1980年7月3日,年仅70岁的陆军上将邓华在上海突然病逝。
纵观邓华将军的一生,在井冈山与毛主席相伴,经历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从他的身上能够看出中国军事进程的缩影。
邓华全家福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华也不负所托带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
这位将军一生为祖国鞠躬尽瘁,而在弥留之际也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军队建设,临终前他动情地说道:“多想为党、军队建设再做点工作呀!可惜……来不及了……”
邓华将军一生光明磊落,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祖国,而这位老将军对祖国热切的心也不禁令人动容。对于邓华,作为好友的彭德怀也曾给出高度评价:
“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