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边界感的重要性,情商高的人,不是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而是懂得如何维护自我边界。
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徒生烦恼,走得太远感情生疏。所谓“远而不疏是能力,近而不入是智慧”,不远不近,保持刚刚好的社交距离,自己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才是最高情商。
我们常说的“边界感”,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一书中如此解释: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深以为然。
有人总爱插手你的事情,刨根问底,私自帮你做决定,不论亲人朋友还是伴侣,你都会觉得被冒犯到了;有人总爱拿自己的事情麻烦你,今天不打招呼上门求助,明天道德绑架你让你必须帮忙,你深受其扰。
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边界感,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少用琐事打扰他人,懂得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或许不会有这些烦恼。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想让生活过得顺心,就要学会维护自我边界,与人交往保持一定的分寸感,不越界,关系才能走得长远。
夫妻之间如此,朋友之间如此,亲戚之间也是如此。
不过,即使我们时时强调边界感,也总有人不断挑战我们的底线。
凤凰男缺乏边界感
舒婉的婚姻,便因为那些挑战她底线的人而变得乌烟瘴气。
舒婉和老公刘波结婚三年,第一次去婆家过年,回来后舒婉便给老公定了一条规矩:“以后你父母来咱家我随时欢迎,要是你那些亲戚们想来咱家,门都没有。”
舒婉在刘波面前列举他那些亲戚的过分之处,比如:动不动就打听舒婉娘家的事情;问舒婉结婚半年了怎么还没怀孕,是不是不能生;非要他们家的详细地址,说是要去大城市参观参观等等。尽管舒婉表现出不悦。
老公嘴上打着哈哈答应着,行为上却并没有多支持舒婉的决定,亲戚们找他帮忙,不管能帮的还是不能帮的,统统先应下来。
有个亲戚想让自家孩子放假去大城市见见世面,非要住在刘波家,刘波一口答应下来,等到孩子票都买好了,行李也收拾地差不多了,刘波才告诉舒婉。
舒婉一直以为刘波跟别的凤凰男不一样,婆家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从不会过分要求儿子,小叔子要结婚,公婆更是没有开口要求他们帮忙买房。
所以,尽管舒婉和老公,一个是城市女孩,一个是从农村读书出来的家庭贫穷的凤凰男,舒婉也没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差距。
直到看到刘波对亲戚们的态度,舒婉才发觉,看不到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因为还没遇到让他们产生分歧的事情。
那次亲戚的孩子走了后,夫妻俩冷战了一周。
舒婉觉得刘波对亲戚没有边界感,什么要求都答应,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刘波认为,舒婉这种冷冰冰的样子,太没有人情味儿。
矛盾是自然化解的,谁都没提,两人慢慢和好了。
舒婉觉得,经过那次冷战,刘波总该长些记性,再抹不开面子拒绝亲戚,也得先考虑老婆的感受吧。
谁知,这次国庆小长假,刘波又犯了一模一样的毛病。
妻子放狠话
姨妈家的表弟给刘波打电话,说是趁着假期带未婚妻去他们的城市逛逛,想住在刘波家,这样还能省一笔住宿费。
刘波念及大家是亲戚,又应承下来。舒婉知道的时候,表弟和未婚妻已经在路上了。
舒婉最讨厌刘波先斩后奏那一套,逼着她不得不答应,上次是这样,这次依然故技重施。
舒婉对那个表弟没有什么好印象,人油头滑脑的,满嘴没句实话,还喜欢刺探别人的隐私,舒婉见他不过三次,就感觉被冒犯了三次。
一听是他要来家里借住,舒婉就发了狠,告诉刘波:“房子是我的,当初结婚我爸妈给我买的房子,我没答应,谁都休想住进来。”
刘波没想到舒婉会说这样的话,可怜的自尊受到打击,干脆针尖对麦芒与舒婉吵起来,指责舒婉太小气了,都是一家人,亲戚来住几天怎么了?
面对眼里只有亲戚没有老婆,且缺乏边界感的丈夫,舒婉放狠话:要么别让他上门,要么你跟亲戚过,两条路,你选一条。
此话一出,刘波便不说话了。
舒婉知道,刘波妥协了,舒婉也知道,刘波只是因为她的狠话妥协,并不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或许还会因此在心里给舒婉记上一笔,把她归到小气、自私、冷血那一类。
舒婉正式把刘波归为凤凰男那一类,虽然努力读书离开贫穷的生活,在城市立住了脚,但内心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思想。比如没有边界意识,把亲戚当成一家人,为了面子轻易不会拒绝亲戚的要求。
可怕的“浆糊逻辑”
刘波以及刘波的亲戚们,现实生活中常有,缺乏边界意识,常不分你我,把关系处得一团糟。
为什么像刘波这类凤凰男,边界感如此之差?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传统社会受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影响,家本位的传统观念很难转变。
特别是像刘波这种长久生活在“大家庭”的人,从小到大,亲戚们都是一家人,谁家有事儿喊一声就去帮忙。走亲戚从来不用提前打招呼,想去就去,对方也不会觉得你越界。
二是不敢拒绝,即使个人边界被侵犯,也只会默默忍受。
老话说:人以和为贵,边界意识差的人,并非真的不懂得边界感。他们往往容易得过且过,就算心里不愿意,嘴上也不敢拒绝亲戚的要求。
不敢拒绝,无非是怕无法融入集体,怕被亲戚们嘲笑有钱不认人。于是,只好继续做好人。
刘波便是后者,否则就不会瞒着妻子直到最后一刻。因为他知道,一开始告诉妻子亲戚要来住几天,她肯定不会答应。妻子拒绝刘波,刘波就要拒绝亲戚,这是他最难开口的事情。
晚几天说,等到亲戚到家门口了,妻子不得不答应,就没有理由拒绝了。
并且,刘波的潜意识里会将自己及亲戚的行为合理化——你看,都是一家人,不就是住几天吗,有什么不方便的。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提到过一个名词叫“浆糊逻辑”,指代中国式家庭里那些不分你我的状态。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咱们谁跟谁啊,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你好,怎么不领情呢”等等,这些话你一定听过,甚至对别人说过。这些话的逻辑里带着一种压迫式的“好意”,逼得人不得不听之任之。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界限感,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无法建立界限。
但在个人意识觉醒的今天,大多数人的边界意识越来越强烈,不仅亲戚之间要保持边界感,朋友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更要保持边界感。
特别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而言,边界感对他们意味着自我保护。
夫妻之间,妻子边界意识强烈,丈夫缺少边界意识,妻子的感觉只有一种——被丈夫忽视和伤害。
若想婚姻走得长远,维护自己的边界感以及保护伴侣的的边界感,至关重要。
学会拒绝他人,维护自我边界
对于在城市生活、受过高等教育的凤凰男而言,缺乏边界感,大多是因为不懂拒绝、不敢拒绝,习惯取悦他人,久而久之便带着一张笑脸生活,见谁都说好。
他们心里或许也为此苦恼过,不知如何不得罪人,又能拒绝亲戚们。
守住底线,才能学会拒绝
问问自己,你的底线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无法忍受,哪些事情你可以接受,哪些事情帮了就是给生活挖坑?
守住做人的基本原则,把与人交往的结果预设到最坏,如果有人破坏你的原则,最严重的结果莫过于绝交,有什么大不了?
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要守住底线,面对不尊重你的人,不用给他好脸色,面对一再触碰你底线的人,结交毫无意义。
只有坚守底线,才懂得如何拒绝他人。
学会拖延,不用马上给对方答复
亲戚假期想要借住在你们家,妻子又是个界限感非常强的人,你不知怎么拒绝,又不敢随口答应,便可以先拖延着,不用马上给对方答复。
如果对方有眼力见儿,你的犹疑已经告诉他答案——你不方便。他想继续维护这段亲戚关系,自然不会继续麻烦你;他若装作不懂,继续磨着你必须答应他的要求,你便可借此机会看清对方的“自私”。
直接拒绝,告诉对方你的难处
面对纠缠不休的亲戚,与其一次次陷入焦虑中,不如直接拒绝,告诉对方你的难处。
他或许不会理解你的难处,甚至觉得你故意找理由搪塞他,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总是不敢拒绝,才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工作没有进展,婚姻一地鸡毛。
学会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明确告诉对方你的态度。
拒绝时要以和为贵,不要攻击对方以及在对方面前表现出你的敌意。可以先对他进行心理抚慰,赞扬他通情达理、生活幸福,而后在尊重的前提下拒绝他。
学会拒绝是一门学问,如何保护自己的边界,更是一门学问。
马未都先生在节目里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亲人要生,熟人要亲,生人要熟。
把这十六个字送给你,悟透了,便懂得了与人相处的妙招。
今日话题:
你会把亲戚当成一家人吗?你们之间会保持边界感吗?
花影人间:专注解读婚姻情感问题,在喧嚣尘世中给你抚慰与温暖
炉石传说攻略 https://www.kwudor.com